- 手机:
- 13716341019
- 电话:
- 13716341019
- 邮箱:
- adminIM@youweb.com
- 地址:
- 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西红门路12号15幢14号平房
笔者近期在粤西农村调研,关注到一个现象,农村种植业不仅有小农户的自产自销,还出现了不少的规模化种植,他们大多是本地农民,以农业种植为收入。但他们的农产品面临着诸多痛点,比如收成后没地方储存,镇内没有大的收购点,要么等着贩子来收,要么自己拉到外面卖。辛苦一场,收成后总要担心能不能快速卖出去,而能不能卖出好价钱更是“听天由命”。
笔者拟以S镇为例,探究种植户规模化种养殖究竟面临哪些困难?需要哪些帮助?以此思考,乡村的农业发展需要什么支持?如何培育和发展县域农业产业?
“以前是分田到户,可以自产自销,现在村里不少是规模化种植,收起来没地方储存很容易烂掉。我们现在农产品痛点是收了没地方放,不收又烂了,我们有冷库的话,可以放一放,在市场价格波动的情况下,有一个空间和机会。”(S镇Q村村书记)
这些需求主要与种植户面临的难题有关,第一大难题是销售,采摘之后附近没有收购点,要拉到隔壁镇去卖,运输距离远不仅影响新鲜度,增加运输成本,还会带来额外的损耗;第二大难题是保鲜,种植物无法保鲜的情况下,整体销售时间有限。第三大难题是加工,种植户面对不稳定的市场需求,没有加工环节,只能选择直接出售,始终处于销售链的低端,直接面对市场风险的冲击。
这些难题能否通过农户自己解决?其一,销售点需要场地,要形成聚集,足够散户和收购商交易,可能需要100平左右的场地,且位置相对中心,个体难以提供。其二,农户自己解决保鲜问题,家里的冰箱并不足以保鲜5亩地的辣椒(一亩产量3000斤-4000斤),采摘的辣椒只能当天摘当天卖,个体化解决保鲜难度大。其三,农户自加工,所需要的机械购买成本高,比如收谷后的烘干机,只有几天使用期。总体来说,农户自行解决的能力有限。
上述难题主要有两个特征,其一反映着种植户的共同需求,农村的农民不仅有水利工程的共同需求,还有种植物销售、保鲜、加工的共同需求;其二是种植户个体化解决的能力有限,自己建冷库、收购点和购置收割机的成本过高。
收购点、冷库、烘干机等,具有准公共品的特性,即有限的非竞争性和有限的排他性。准公共品的供给,主要由政府与市场提供。
其一,市场供给不足。收购点的设置是市场行为之一,但市场机制下,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量,会更倾向于在集中、单一化、大规模种植的地区设置收购点,S镇的种植户分散、种植多样、种植规模有限等特征,难驱动市场主动设置购点。其二,政府的供给不理想。政府作为提供公共品的重要主体,面对S镇农村出现的农业产业公共品需求,S镇的收购点,冷库、烘干机等公共品供给情况不甚理想。
农业公共品供给需求不理想,如何突破?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,需要政府发挥作用。
S镇的冷库和蔬菜收购点都没有。G县的蔬菜供应比较稳定,对蔬菜很重视,每个村都有一个收购点。还是需要政府去引导。基础条件没有,人家肯定不来。(S镇Q村村书记)
G县为何能形成稳定的蔬菜供给?与它良好的供应基础,即每个村都有一个收购点有关。这些收购点的形成背后,是政府对农业公共品的合理统筹和供给,通过公共品供给解决农业产业发展的前端问题,从而在县域内形成稳定的蔬菜供应链。一方面可以在地化满足县域内的农产品供给需求,一方面为广大的种植户提供对接市场和缓冲市场风险的基础设施,培育和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。
政府在公共品方面的供给,不仅是能为种植户提供支持,还能为本地市场的培育提供支撑。但政府供给也会面临诸多挑战,投入成本是否过高?投入需求如何确认?投入资源如何配置?
首先,投入成本问题。主要为种植户提供基础设施,包括收购点、冷库、烘干机等,冷库主要需要空地,冷库大约需要40-50万左右。
收购点主要是需要一块地,或一百多平的房子,做个冰库,四五十万左右资金就够了,投资不大。我们自己一个行政村都能搞起来。(S镇Q村村书记)
其次,投入需求和投入配置问题。农民对农业公共品的需求程度如何?如何配置公共资源?此类基础设施不需要全覆盖,由乡镇统筹配置,以村为单位统计需求。一方面可以回应农户需求,一方面冷库、烘干机等还能作为村集体固定资产和持续收入,壮大村集体经济。
比较好的方法是镇做一个大的冷库,节约资源,租给村用,每个村自己用的话也浪费资源。把收购点做好,前期免费给农户用,形成规模后再合理收费。(S镇Q村村书记)
政府统筹规划收购点、冷库、烘干机供给,一方面能够为本地种植户提供公共服务,培育和发展本地种植业;一方面可以将公共品作为村集体资产,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底盘。真正做到落脚于公共品的供给,助力乡村农业产业的发展。
过往,农村发展困于交通基础设施限制,政府提出先修路后致富,积极投入修路的基础设施建设。现在,路修好了,农村的农业发展也出现了新的需求——农业公共品和公共服务需求。如何有效回应这些需求,对于在县域内形成内生型农业产业,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,以及更好推进乡村产业振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。因而,农业产业公共品的供给,需要得到更多关注。
我们是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老师、博士生,以及从事具体行业的业余研究者,拥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和知识背景,有丰富的田野调研或行业经验,希望通过这个平台,和大家一起绘制中国行业的图景。